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升級中國城市夜景照明規劃設計”,這是一個探討性的題目。中國的照明設計從2000年以后,到現在短短十幾年是怎么樣一個過程。
首先,這張圖片是我今天晚上分享的一個封面,這個封面下面有三個圖片。第一張圖片2007年剛進入照明行業的時候,我理解的中國城市照明規劃的第一個階段。在這之前已有五六年的實際落地規劃歷史。
第二張圖片是我2009年到2011年在湖南衡陽做的一個城市規劃的項目,這是當時的現場照片。
第三張圖片是2013年到2014年這個跨年度南昌的一江兩岸,這是當時榮浩磊所長做的南昌一江兩岸照明的規劃設計。
這三張圖片整體地概括了中國城市照明規劃設計的三個階段。從最開始發展到目前現階段,包括像杭州的G20,武漢、重慶都做過好幾輪的照明規劃。這是目前我理解的三個階段。
中國遠古時代至今,人類因為自身生存和交換的需要逐漸從隨遇而棲到聚集而居的活動形成了城市。
從人類最早最早的村落發展到有了城墻的城市,再到有了美學追求的建筑和園林景觀,都是人類在從生理到心理對美好事物追求的過程。
中國今天的城市已經不再局限在城墻內了,建筑形式也不拘泥于宋代的《營造法式》了,我們的城市也因科技的發展有了光,讓人類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時間不受限制了,但是我們解決了夜間的功能需要后如何滿足人類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呢?
中國的城市夜景照明規劃發展時間還相對比較短暫,同時發展的潛力還非常大,在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城市夜景照明規劃的發展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我把中國從2000年到2016年的城市規劃發展時間歸納為三個階段,跟我們玩游戲一樣,我把它總結為1.0時代和2.0時代和3.0時代。我們下一個時代,可能是未來要跟大家探討的一個問題。
第一個1.0時代,我把它稱為混沌初開的一個時代。
這個時代主要是從2000年到2008年。這個時代城市的快速發展,照明才逐漸被大家重視起來。對于燈光,老百姓包括政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當時有三方面在做,首先是學院派,學院派的主要有大學院校和設計院為代表。另一個是生產型企業,主要是國際上比較著名的大型生產型外企,飛利浦、GE、歐司朗為主導的一些代表,主要是以賣燈的形式進入,然后再導入工程。
第三個部分是當時比較知名的工程公司。這個階段的照明規劃設計,方案大部分以城市整體規劃為基礎,然后進行照明規劃設計,主要是控制性規劃為主,大量的文字和數據來表達,圖片是少量地進行參考。
照明技術的手段也是受當時燈具技術的發展所限制,所以大部分的城市建筑、照明的色彩,以白光為主,輔助性的黃光進行點綴。燈具大部分是鹵素燈為主,我總結有三個關鍵點,第一個是高亮,第二個是單色,第三個是厚重。
為什么是這三個名詞呢?因為當時大家都用鹵素燈比較多,大部分都是大功率投光燈,不然就是250瓦的金鹵燈,400瓦的金鹵燈,甚至還有1000瓦的。
這個時候我們和許東亮老師分別做的這些規劃,都是以建筑的為主,然后再通過城市的整體規劃來進行落地。相對來說這個時候的整體照明規劃投資金額也不會太大,一般都在兩千萬以內,超過兩千萬的項目都是在當時相對比較大的項目。
這是我2007年剛進入照明行業,在天津做的兩個城市規劃性項目。第一個是天津的南京路,是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進行的城市立面改造,包括燈光部分。大家能看到這張圖片上面大部分是以投光為主,金鹵投光燈投亮建筑頂部,然后營造這個城市角度的建筑天際線。剛開始在局部考慮了一些LED輪廓燈,但是那個時候LED燈具還不太穩定,大部分設計師對LED還是持懷疑的觀點。所以當時我們在選擇LED時,使用相對比較成熟的輪廓燈,其他的大家都沒敢用。尤其投光燈、地埋燈都不太確定。
這兩個建筑是當時南京路上比較特殊的兩個建筑群體,第一個是教堂,左上角這個教堂的照片是當時找的意向圖片,其實我們做的是南京路上的西開教堂。當時局限使用地埋燈,頂部用MR16,營造暖色溫。兩個教堂和學校,都比較悠久,所以我們用的色溫都相對低,讓人有懷舊感。
用投光燈從下把立柱一束束光表達出來。這是燈具選型和示意圖,MR16+小射燈。LED燈用得較少,大部分是傳統光源。
這個建筑是天津耀華中學,立面比較長,用壁燈上下出光的手法。但是當時的角度都比較大,立面是豎向型的效果,相對比較厚重,沒有太花哨。
南京路上的武德殿古建筑,手法相對簡單。地面、立面中間、頂部做了一些表現,但是這個布燈圖因為篇幅有限,所以就沒表達出來。燈具大部分用傳統光源。整體來說,南京路在奧運之前效果還不錯。2007年我們在天津待了好幾個月,就在現場做方案、現場畫圖。每張圖每道樓都現場測量,完了回來畫圖,畫完之后把布燈等都考慮進去。
這是解放北路的項目,金融銀行較多,建筑是殖民時代八國聯軍蓋的古建筑,就是租界。后來被中國收回來以后都弄成銀行。
這條路的建筑挺有意思,整體以歐式建筑為主,俄羅斯的、法國的、西班牙的、英國的都有。
這些建筑都是天津的歷史風貌建筑,在考慮裝燈時,也會盡量地在不破壞建筑載體為主的情況下,用較簡易安裝的手法。這張圖上有表達建筑頂部和立柱的燈光,然后也有利用室內套光的燈光。這條街路燈色溫主要是以2000K的功能照明為主,建筑照明是3000K為主。
燈光示意圖和燈具選型的圖片,大部分是傳統工業為主,有些燈型也參考了用LED。
這個階段沒什么照明規劃設計,沒太多的門檻。整體以實施的效果為主,沒有太多條理性的要求,并且城市以好看、亮兩個特點為主。當時LED還沒有那么普及,色彩基本上都以單色,白光和黃光為主。當時用金鹵燈相對較少,里頭加了個濾色片把它弄成彩的。
第二個階段我把它稱為百花齊放的時代。為什么叫百花齊放呢?從2008年以后,因為奧運會做了很多燈光,逐漸地燈光也被政府和民眾所接受了。由于燈具技術也發展得比較快,LED也逐漸成熟,從設計和工程,包括產品有相對輝煌的上升期。進入行業做照明設計和規劃的公司也非常多,設計公司和工程公司也都逐漸地壯大起來。那個時候的工程公司都發展得比較快,像新時空、良業。老牌的像平年,也是做北京這塊,都逐漸地沒落。
2008年—2012年是LED產品快速發展的時期,產品質量也逐漸趨于穩定。老牌的國外進口燈具的優勢在逐漸喪失。
照明規劃設計市場也達到了一個快速發展,各地方政府爭先恐后的做“亮化”工程,一夜之間整個中國的城市的大部分建筑輪廓被LED護欄管和點光源給包住了,幾乎大部分的城市建筑都是建筑輪廓勾邊,建筑立面加點。因為LED燈具是個新詞,節能、彩色變化多、價格貴、數量多等優勢,逐漸的替代傳統光源。
優勢逐漸替代傳統光源,LED產品也多了,照明設計行業大師們也發展起來。大家都涌入到蛋糕里,形成百家爭鳴,包括還有些小公司也在中間人的介紹下做照明規劃。
為什么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因為做城市規劃都需要資質,所以都用設計院的名頭出現,包括國有設計院的代表、國外及本土設計公司、快速發展的工程公司。
主要有幾個點:
1、經濟快速發展,政府需要形象工程。
2、房地產行業火爆,帶動建筑照明行業的 火爆。
3、LED燈具的諸多有點使得照明設計“門檻降低。諸多做效果圖的公司逐漸也往設計領域走。
4、國內無高校有相應的照明設計專業,使得一大批建筑、室內、電氣、景觀等專業涌入照明行業。當然目前中國的高校體系也還只是非常少數的高校有這個專業。
照明設計手法有三種:
第一,LED輪廓燈,這種護欄管把建筑包邊,橫幾道,豎幾道,怎么多怎么來,把建筑綁得死死的;
第二個是點光源,當時還沒有用點來做屏幕的手法,大家都是用點來做色彩的變化,點還是局部的點綴為主;
第三個是有閃亮的投光,投光還可能局限兩種說法,一個是LED,一個是傳統光源的投光。
這三種燈具的手法基本上以明裝為主,輪廓燈不好隱藏。城市規劃項目基本上都是以改造為主,想嵌入式也不行。
這張的圖片是2011年重慶渝中半島的夜景,以輪廓燈為主,橫條的做成在沿江的立面,把它形成一個動態的,帆船在上面體現了。在當時要把項目做大,要把它做炫。
這個項目是廣州的珠江兩岸,大部分是輪廓燈,點光源為主。堤岸、建筑立面上都用線形燈、洗墻燈、輪廓燈??赡苓€有一部分點光源,還有一部分投圖案。
這個項目是湖南衡陽一江兩岸。當時LED發展得快,花花綠綠也比較多,建筑的立面上,輪廓燈,包括點光源,都盡量做滿,這是發展的趨勢。當時的審美包括技術也只能這么做。整體做完以后,政府領導覺得熱鬧,老百姓也覺得晚上的氣氛出來了。走在江邊也沒有不害怕了。
經過這個時代的發展以后,LED基本上進入成熟的發展時期。從2011年年底開始,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每個投資額都不低于一千多萬,所以金額的體量較大,用的燈具也比較多,照明工程帶動起來也有萬達的一份功勞。我本人也全國各地做過幾個萬達廣場,相對來說,萬達廣場在建筑照明安裝的細節,做得相對規范,讓一大批照明設計師、工程公司、廠家,也逐漸走向了規范化。設計手法、安裝節點,包括燈具技術,也逐漸發展。
第三個階段我理解成三分天下時代,經過前面兩個時期的發展,中國城市照明規劃的設計院也逐漸把自己的路穩定下來,有做建筑的、規劃的、室內的、景觀的,剩下幾家做規劃的都是那些大設計院了。
這個三分天下也不能說哪三個設計院,但有個別設計院做得比較大。第二個就是這種工程公司相對比較專業,像深圳幾個大工程公司,都是連設計帶施工一起做。
這張圖表達了LED的產品基本成熟,尤其廣東做LED的廠家太多,產品的同質化比較嚴重,洗墻燈、點光源、投光燈,包括模具都差不多。那時的圖案燈,還有投影的互動,現在做得也相對比較少了。在一個城市規劃項目里,基本上能把這五類產品包含進去。
這是榮浩磊所長做的兩個項目,一個是南昌一江兩岸,一個是杭州G20。有的說好,也有說不好的,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包括審美水平也不一樣,大家自己評判。我覺得有幾個現象,第一個,控制技術達到一個比較新的高度了,城市這么大,一個系統聯動把它全部做起來,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技術進步??刂葡到y把整體都聯動,這是前幾年不敢想象的。第二個,把技術逐漸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包括點光源的色彩、線條燈的色彩,原來都是RGB,現在RGB加W,我聽說還有RGB加WW,兩個白光,可能利于控制系統。第三個是城市的熱鬧度達到極致,做得熱鬧反正也有一定好處,把老百姓的參與度帶動起來。當然肯定也有批判的意見,太過亮,顏色也過多,也有質疑后面維護階段的時候,比如一年以后驅動壞了等各種思考。
這個是我原來公司參與過的北京東三環十公里的建筑改造,沒有太大的變動。當時為了迎接十八大,用了半年的時間做改造??傮w是把較大建筑,包括大褲衩、國貿三期做局部的改造。最有特色的就是在建筑頂加了一束極窄的光束,在當時好像做到五度角的,五度角光束的投光燈相對比較少。
這個是我主持做的四川宜賓城市照明規劃設計,當時可能是政治原因,沒有完全實施,只實施了一部分。當時叫“山 · 城 · 水”,山是白塔山,城就是宜賓城,水是長江源頭,岷江、金沙江、長江,這三個水。文化性非常好,整體色彩不是特別炫,都是以江的顏色為主。金沙江是黃光為主色調,岷江是藍光,長江一個是深藍,一個是淺藍。
目前階段城市照明規劃設計的特點:
1、項目投資大,基本上城市夜景規劃項目都上億。
2、以城市為單位考慮整體效果。把城市當做大舞臺,實現夜景唱主角。
3、城市建筑為幕布進行夜景故事播放,造成城市夜景的能耗大,保修期過后燈具損壞而導致的光污染比較嚴重。
4、在部分城市的夜景規劃實施中有少量的燈光互動,讓市民更深層次參與到夜景中來。
5、城市夜景規劃設計中,彩色過度,顏色沒有經過合理的設計,致使城市整體花哨,無法體現城市的地域色彩。
中國城市夜景規劃設計的未來是什么?
我總結幾點。
第一點,資本市場進入照明行業的市場比較普遍,很多上市公司進入照明行業,做PPP模式也逐漸有了。有些工程公司,包括廠家,基本上都是做得比較大,都在想辦法上市,不管上主板也好,上新三板也好,都是在往資本市場去走。我感覺整體的設計和工程,包括產品,可能都會被資本市場整合成一家面向用戶,將來小打小鬧可能還不好干了。
第二個是咱們經濟的轉型,旅游經濟為龍頭推動整個城市夜景規劃的設計,新的板塊可能會高速發展。因為中國人逐漸富裕,基本上都往外去旅游,可能大部分的老百姓省內游、國內游歸比較多一些,導致景區、城市的管理者會逐漸重視這一塊。
第三個是以燈光互動為主要的設計手法,讓普通老百姓更多參與燈光,參與藝術,實踐和互動這塊。因為技術不是特別成熟,現在都是小范圍在做。
第四是新的技術肯定會更多地參與到夜景中,我猜想現在比較火的VR虛擬現實,應該會在未來幾年融入到城市夜景中,包括還有一些沒有想到或沒有了解到的新技術。前段時間法蘭克福照明展比較火的OLED,可能也會因為成本的降低進入到照明行業來應用。
本文轉載阿拉丁照明網 版權均屬于阿拉丁照明網